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与应对.doc

时间:2022-08-09 13: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与应对.doc,供大家参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与应对.doc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应对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以下困境:

 国际方面, 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 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

 国内方面, 资源能源难以支撑; 生态环境难以承受; 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

 解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中心。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3)32-266-01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 年均经济增长保持了 近 10%的快速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十分突出, 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1、 国际方面

 从国际方面看,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

 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 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

 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

 2、 国内方面

 从国内方面看, 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缓解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 难度更大, 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1)

 资源能源难以支撑

 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不足, 而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

 在资源总量方面, 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 1. 8%, 天然气占 0. 7%, 铁矿石不足 9%, 铜矿不足 5%, 铝土矿不足 2%。

 在人均资源占有量方面,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我国人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2, 人均耕地、草地资源为 1/3, 人均水资源为 1/4, 人均森林资源为 1/5, 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 1/10。

 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 现实的状况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缓解经济增长中环境代价太大的问题。

  (2)

 生态环境难以承受

 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 27. 9%, 而且每年仍在增加 1 万多平方公里; 我国七大江河水系, 劣五类水质占 27%,

 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我国600 多座城市中有 400 多座供水不足, 其中 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尚有 3. 6 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2005 年接受环境监测的522 个城市中, 有近四成的城市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 在开展酸雨监测的 696 个市、 县中, 有一半以上出现酸雨, 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临近生态阈值, 难以支撑当前的高污染、 高消

 耗、 低效益生产方式的继续扩张。

  (3)

 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

 产业要在国际上开拓市场, 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靠劳动力、土地资源、 政策优惠发挥“成本优势”; 获得一定的资本积累进行研发产生“技术优势”; 然后自创品牌, 在国际竞争中发挥“品牌优势”。

 从目 前情况看, 我国仍处在“成本优势” 为主的阶段, 必须加强原始自主创新,尽快向“技术优势” 和“品牌优势” 过渡。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上各式各样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接踵而来, 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急需探讨的重大问题。

  二、 解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建议

 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988 年, 联合国理事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报告》 指出:

 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 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是出路。

 1992 年,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充分体现了 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使得这次大会成为人类社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应当学会珍重自然, 爱惜自然, 把自己当作自然中的一员, 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 而没有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源泉的错误态度。

  2、 加强防控风险

 加强防控风险, 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 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 调结构、 控物价的关系。“稳增长”, 一方面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滑坡, 另一方面要特别防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 “调结构” 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关键所在, 是培养竞争新优势, 形成增长的新动力, 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控物价” 首先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

 物价稳定, 居民的生活稳定就有了基本保障。

  3、 把握好“稳中求进” 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 稳是基础, 进是争取; 一味求进, 大局难稳; 只稳不进,机遇错失。

 稳是为更好地进, 进是为长远的稳; 两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 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在内需中的比例。

 要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作用,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大力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 城乡 经济在调整、 转型中科学协调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要着力增强科技创

 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功能, 要充分激发和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 优化创新环境。

  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性转变, 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 依靠市场体制机制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 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J]. 太平洋学报, 2011(1)

 .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发展 困境 应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