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7篇

时间:2022-09-02 09: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7篇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学校防控疫情期间特殊学生关爱活动方案和总结99篇 XXX学校防控疫情期间特殊学生关爱活动方案(一)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切实做好控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7篇,供大家参考。

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7篇

篇一: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防控疫情期间特殊学生关爱活动方案 和总结 9 9 篇

 X XX 学校防控疫情期间特殊学生关爱活动方案 (一)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针对我校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四类重点对象(残疾生、留守孩子、家庭困难生、厌学生),实施学校、家庭、社区联合的关爱措施,努力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保证我校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我校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确实保证部分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防控疫情期间成立特殊学生关爱活动组,特制定本办法。

 一、成立特殊学生关爱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立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下组行政及班主任、党员教师 二、工作要求及主要关爱措施 1、在防控疫情期间,学校在继续坚持公平教育,进一步增进与学生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在做好面向全体同学的各项教育工作的同时,尤其在四类重点对象(残疾生、留守孩子、学困生、厌学生)开展摸排工作,建立起各类群体名单,明确各类群体学生的关爱活动

 责任人。

 2、分级分类预控对象及责任人 对于各类关爱对象,根据其在校内就读或在校外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由特殊学生关爱小组人员组成相应的关爱特别小组,对关爱对象在我校继续学习期间,通过谈话交流、家访、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并对关爱对象着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鼓励他们热爱劳动、奉献社会,并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必要时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措施进行关爱和引导,直至其毕业。在对关爱对象进行关爱过程中,关爱小组成员了解和掌握的涉及当事学生或家庭的隐私内容,关爱小组成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扩散。

 (1)班级预控对象: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配合。

 (2)年级预控对象:年级行政负责,班主任配合,心理健康老师协助。

 (3)学校预控对象:德育处主任负责,班主任配合,心理健康老师协助。

 (4)特别预控对象: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处主任、班主任配合,心理健康老师协助。

 3、因防控疫情期间,需要大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地处偏远山区的学生,因网络问题无法参与网上学习活动,此类学生由总务主任**负责,联系移动通讯公司或电信公司,给予此类学生网络流量的优惠服务或网络流量的赠送活动。

 4、我校目前仅存一名残疾生----XX,XX 村人,无法到校参加学习,我校组成以 XXX 为组长,成员:XX、XX、XX、XX、XX 等的“关爱小组”,关爱小组实施每月送教上门活动。

 三、建立研讨、交流、评估制度。

 学校每月进行一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评定效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特殊学生”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特殊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关爱特殊 学生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推进素质教育,践行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学生帮扶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学校和谐、家校和谐、社会和谐进步,坚决有效落实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我校特制定以下特殊学生关爱方案。

 二、工作目标 紧紧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全面关爱单亲及离异家庭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努力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xx 副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四、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工作内容及安排 1.教务处开展“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主任每周与 1—2 名特殊群体学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打开特殊群体学生心灵之窗,为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灵沟通信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六、工作要求 1.所有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特殊学生的各项工作。

 2.各班必须详细、准确、及时上报特殊群体学生花名册到学校。

 3.各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让学校特殊群体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X XX 小学疫情期间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实施方案 (三)

 当前为全力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和农村地区学生等特殊群体生命健康安全,按照 XXX 市教育体育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学校成立疫情期间特殊群体关爱领导小组。为落实贯彻学校在疫情期间对于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主体责任,现本校成立以校长XXX 为组长,以副校长 xxx、XXX、XXX 为副组长,以 XXX、XXX、XXX、XXX、XXX、XXX 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充分了解掌握学校内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包括农村地区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及确诊学生情况,做到精准服务。

 二、充分调动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网上教学工作中,各班级班主任及各学科任课老师与学生及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对于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中,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疫情期间对于特殊群体关爱的积极性,提高老师的参与度。我校将要求学校内各位老师每天通过视频、电话、微信、钉钉等方式加强同学生及家长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个别化生活和学习指导服务。

 三、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对于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家庭,老师们可通过线上教学过程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丰富其疫情防控知识。对于部分无法获取防疫信息或缺少线上学习条件的家庭,我校将编写纸质的宣传材料,包括市、区教体局相关防控要求、告家长书、写给中小学生的一封信、线上学习资料等发放到特殊家庭、特殊学生手中,服务到每位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四、统计医务人员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信息,并给予特殊关爱。

 学校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的关爱帮扶工作。在网上教学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做好摸排登记工作,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并指派认真负责的教师密切家校联系,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关心生活及学习,并以制定学习方案、检查作业、网络学习、电话辅导、定期答疑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关爱帮扶,尽力解除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的后顾之忧。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关爱特殊困难儿童 方案(四)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蔓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与病毒斗争,与时间赛跑,凝神聚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XX 学校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特殊困难儿童的关爱保护职责,深入开展关爱特殊困难儿童“春雨计划”,让他们居家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关怀。

 一、 构建关爱帮扶网络。

 学校成立了“春雨计划”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亲自部署,班主任跟进落实,安排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特殊困难儿童,使特殊困难儿童都能切实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解”的关爱氛围。

 副组长认真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春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关爱帮扶措施,丰富关怀指导内容。

 组员提前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的摸排工作,重点关爱残疾学生(四年级**),为特殊困难儿童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段提供个性化帮助和全方位服务。同时,多方沟通,弄清关爱学生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在线语音、视频等形式(不进行聚集性活动,减少面对面帮扶指导),有针对性地提供情感抚慰、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生活指导和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帮助。通过打话、QQ 群等途径联系家长重视和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对子女的教育,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和监护人责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这一特殊群体成长的社会环境,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网络。

 二、突出关爱“五个优先”。

 帮扶教师与特殊困难学生建立帮扶关爱关系后,要对关爱对象全面包抓,做到 “五个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关心。要时刻关心包住抓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要个别辅导、帮助其答疑解惑,督促及时完成线下作业,养成假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心理上优先辅导。要认真分析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疏导其在居家生活中的情绪,引导其居家期间多进行室内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自信,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态面对疫情,面对超长版的假期。三是填报上优先提醒。每天提醒帮扶学生按时填报“全市师生健康信息应急报送系统”,按时测量体温,汇报自己的活动范围,监测学生每天的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春季顺利提供健康依据。四是资助上优先关爱。要积极为关爱对象在开学后国家“两免一

 补”、贫困生补助等相关惠民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关心、资助这些特殊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五是安全上优先监管。利用线上活动时,多与这些学生互动,优先对这一群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救和逃生能力,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进一步落实家长的监管职责,确保他们在延迟开学这段时间里的健康和安全。

 三、细化关爱帮扶措施。

 建立完善“春雨计划”工作档案,做到包抓党员教师有联系信息表,有关爱记录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特殊困儿童学生开展“停课不停学、学习伴我行”在线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在家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坚持“每天八个一”,即:“每天一报(健康信息)、每天一读(经典美文或古诗词)、每天一看(新闻)、每天一练(字)、每天一做(体育运动、眼保健操)、每天一写(日记或小作文)、每天一画(画图画)、每天一学(劳动技能或手工制作)”,通过这些活动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借此机会也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在延期开学的日子里,尽心竭力地做好帮扶学生防疫的引路人,让防疫教学两不误,增强战“疫”信心,让他们深知: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使他们在延期开学的日子里不恐慌、不枯燥、不烦闷,能和在学校一样自信乐观,向阳生长,为战胜疫情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寒冬阻断不了春天,疫情即将被战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战“疫”,为我们的学生撑起一片健康平安的晴空,让他们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快乐向上。

  X XX 学校防控疫情期间特殊学生关爱活动 总结(五)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一方面执行上级防控指挥部的规定,严格做好学校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落实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妥善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家庭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重病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其居家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让特殊学生群体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吴店镇现有中小学六所,在校学生八千多人,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特殊学生有五百多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吴店

 镇中心学校成立关爱特殊群体领导小组,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各学校的校长为成员,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制定了包保名单和责任制,各学校一周向中心学校汇报一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情况,好的做法全镇宣传,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合力解决,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为保证这些孩子能一样参与学习不掉队,在准备网络教学时,各学校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全面摸排,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

篇二: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关爱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 《XX 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 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维护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其健康成长,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整合拓展保障资源,加大保障力度,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障工作格局。到 2018 年,基层儿童服务工作网络覆盖所有贫困村;到 2020 年,全市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全社会关爱保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困境程度明显减轻,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安全更有保障,儿童成长环境更加优化。

 三、保障范围 (一)困境儿童 1. 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城乡低收入家庭儿童等。

 2. 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儿童,主要包括孤儿、社会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等。

 3. 因罹患重病或身体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

 4. 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陷入临时困境的儿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儿童、临时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等。

 (二)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中符合困境儿童条件的,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

 四、主要任务分工 (一)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护工作 1. 强化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抚养、教育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给予更多亲情关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

 2. 落实困境儿童监护职责。对纳入孤儿安置渠道的困境儿童,按照有利于孤儿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等方式妥善安置。对于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和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打拐解救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公安部门发现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严重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无人照顾等危险状态的,应当将其带离实施监护侵害行为的监护人,就近护送至其他监护人、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对于儿童生父母或收养关系已成立的养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且经公安机关教育不改的,公安部门护送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并办理书面交接。未成年人有表达能力的,应当就护送地点征求未成年人意见,并依法追究生父母、养父母法律责任。对于决定执行行政拘留的被处罚人或采取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询问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监护,并协助其联系有关人员或民政部门予以安排。对于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缺少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

 执行机关应当为其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监护提供帮助。对于多重困境儿童的监护问题要重点关注,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帮扶。(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

 3. 发挥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制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家庭监护意识和监护能力。指导外出父母与受委托监护人在村(居)民委员会的监督下签订委托监护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委托监护情况的监督。切实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镇、村级建立翔实完备的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4. 加强对家庭监护工作的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培训与指导。要把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访帮扶工作作为驻村干部、村(居)民委员会干部工作任务之一,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县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要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以监护人抚养监护能力为核心的收养评估制度,强化被收养儿童抚养监护状况跟踪评估。(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民政局)

 (二)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1. 源头预防。村(居)民委员会要设立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配备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落实相关待遇。儿童福利督导员负责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困境、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对于发现的儿童及其家庭,属于家庭经济贫困、儿童自身残疾等困难情形的,要告知或协助其申请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属于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儿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要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并积极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及公安机关、残联组织开展儿童保障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2. 强制报告。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有强制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并给予应急帮助。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要动员社会公众通过110指挥中心、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热线、救助电话等各类渠道途径,主动报告处于困境或遭受侵害的儿童有关信息。其他公民、社会组织向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投诉、反应或举报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积极受理,

 及时给予帮助。(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文新广电局、市卫计委)

 3. 应急处置。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不满 16 周岁的儿童单独居住生活或将低龄儿童置于监护照料、安全保护范围之外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要对父母或监护人进行训诫教育,责令改进。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能充分履行监护责任的,要协助落实委托监护,必要时可由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照料。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就近护送至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部门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参加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4. 评估帮扶。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后,要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相关组织及个人的协助下,对儿童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紧急庇护、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或协助申请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法律援助等待遇。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

 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民政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组织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入法律、社会工作、心理咨询、教育、医疗、康复等领域专业力量,同时组建有资质的帮扶师资队伍,共同开展儿童帮扶工作。(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

 5. 监护干预。对长期疏于儿童监护、实施或放纵他人实施侵害儿童行为或遗弃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 6 个月以上导致儿童生活无着的,或者实施以及放纵他人实施侵害儿童行为、遗弃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检察机关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没有合适人员和其他单位担任监护人,人民法院指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由儿童福利机构等机构收留抚养。(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参加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6.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各县区教育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导中小学校健全辍学学生登记制度、辍学失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辍学学生书面报告制度。中小学校发现困境儿童、留守儿童逃学旷课、

 辍学失学、存在监护缺失或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的,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提醒督促家长履行教育养育责任。对于劝返无效的辍学学生,中小学校要在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中进行标识,并及时书面报告县级教育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教育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依法采取措施,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应及时书面报告县级人民政府,由县级人民政府协调督促做好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干部要加强对辍学和不入学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监控工作。适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经批评教育无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责任。(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教育局;参加单位:市综治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三)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1. 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对于无法定抚养人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 16 周岁儿童,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法定抚养人有抚养能力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对于遭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家庭的儿童,按规定实施临时救助时要适当提高对儿童的救助水平。(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2. 加强医疗康复保障。整合保险、应急救助及慈善援助等资源,形成困境儿童医疗保障合力。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对符合医疗救助范围的困境儿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按规定将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对于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于纳入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

 对于 0-6 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加快建立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残疾人康复等服务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需求。社会散居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障范围。鼓励引导慈善力量开展针对困境儿童的慈善医疗救助项目,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支持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参加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残联)

 3. 完善教育保障。发挥家庭教育主体作用,指导、支持、监督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各级政府要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培育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村(居)民委员会要将儿童社区教育活动...

篇三: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小 学 开展 干部作风 “ 三比一提升 ” 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 、xx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 、xx 市委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 ,xx学校干部教师干事创业新精气神 , 确保我市 “十四五”规划和建设 xx 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根据《xx 市教育局干部作风“三比一 提升”百日行动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学校工作特点 ,特制定学校干部教师作风 “三比一提升”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三比”是指比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和学生规定动作落实到位情况,“一提升”是指提高课堂效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xx 市教育局 2022 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

 程,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同向同行,严把课外读物进校园关,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实行学校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学校行政管理干部交叉任职,学校校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员副校长和教导处副主任担任党支部委员,通过人员融合推进党组织对学校决策把关,推动办学依规执行,行政会和支委会同步进行,确保业务工作与学校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使党组织工作有效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二)坚持依法治校,全面实施 科学管理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服务意识、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建立起科学的教职工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干部教师成为新知识的学习者、改革创新的促进者、学校发展决策的参与者和素质教育的实践者,造就一支师德师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三)强化德育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坚持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习《xx 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师要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依法执教,博学多能,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领导班子坚持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做好师生表率。

 2、学校以团的工作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共青团工作,安全有序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家庭社会与法制教育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聘请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和禁毒教育,丰富学生法律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学校德育办和班主任处建立留守儿童登记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上建立结对帮扶,生活上学校定期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聚焦课改,减量增质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之处。

 学校将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以全面实施“双学双创”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智慧课堂,阳光教育”课改工作,引导教师从传统的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到 一是重视研究“教学设计”即细究课标、分析学情、解构文本,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三个层面“谋划布局”; 二是重视研究“教学实施”中学情的把握定位,能够根据课堂真实学习场景,调整应对各种生成状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应变能力。

 三是重视“作业设计”,按照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学习状况、认知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精挑细选而设计“作业”,做到有分层,有梯度,实现“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减量增质”。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为探究以学生“双学”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改革基础,为发挥教师“双创”的教学思想铺设了发展道路,从以前过度依赖增加时间转型为更注重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让教与学的双主体都能聚焦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以确保真正的绿色育人质量!

 (五)积极开展对标对表工作 按照全面对标的总体要求,以 xx 中学为对标对表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针对我校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客观分析我校自身现状,查找差距不足,明确努力目标。

 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立跨区域学校发展共同体,开展校

 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备课组活动、干部教师培训、学生教育等各方面交流与互动,发展共同体各方双向互派交流教师,学校发展共同体按需开展干部教师互派交流、跟岗锻炼和专项培训等。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互相开放教师培训资源,加强教研协作、备课组活动、学术交流和课题合作。

 (六)重视安全工作,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及周边环境的稳定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与上级保持一致,做好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工作。落实过程监控,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校园安全卫生方面建立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德育办建立校园安全巡视机制,落实巡查人员。学生的安全教育由各班主任负责,做好平时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做好学生因病缺勤追踪工作。

 (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学籍管理,减少流失率。建立学生流失档案,做好学生返校动员工作,严格控制流失率不超标。

 2、按课程计划开齐科目,上足课时,确保艺体课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成立各个艺体活动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有参加艺体活动的机会,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艺术素养。

 3、利用校内有限的劳动资源,创新劳动课程内容,开发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果蔬种植和山羊和小白兔养殖,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家务劳动等,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4、大力开展科普知识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利用科普活动月、科普活动日和社团活动,普及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创热情,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5、严格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以教育教学常规的规范、精细、高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行政干部对教研组、年级组的对口管理,充分发挥教导处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指挥作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常规常态,常规常在;建立教师课堂责任追究制,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导处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和指导,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和辅导学生情况,对常规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切实做好过程管理和指导工作。

 6、继续组织必要的检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7、开展校本教研,营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有效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每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听评课方面, 一是学校组织教师听评课,

 二是教研组组织教师听评课, 三是教师自由听评课。每位教师听评课一期不得少于 20 节。

 8、贯彻执行体育、卫生两个《工作条例》,加强体卫工作管理,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卫生相结合,认真组织教学和两操一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发展体育运动,发现体育特长人才,为特长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培养体育特长人才。开展健康教育评估,按照新《体育合格标准》进行自查,找准不足,改进工作。

 (八)特殊教育工作 期初对随班就读的弱智生家庭、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个别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适时组织随班就读教学研讨会,总结经验,努力为特教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升我校特教教学质量。

 (九)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本期继续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完成教培中心提出的各项培训任务。培训和指导教师进行网上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完成网上学习任务。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水平。

 (十)其它方面 1、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核心指导作用,加强对学校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接纳先进的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党的队伍。

 2、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按社区教育规划,成立领导小组,确定辅导教师,教师制定好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教导处深入教育活动之中了解情况,做好指导工作。

 3、配合政府做好城乡综合治理工作,在学生中营造氛围,共同参与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综合治理工作。

 4、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全面育人服务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廉洁奉公。开学后,针对学校情况,组织开源节流,抓好节约工作。财务方面,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办事。继续推行校务公开,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方法步骤 “三比一提升”百日行动从 2022 年 2 月开始,至 2022 年 5月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

 (一)宣传发动阶段(2 2022 年 年 2 2 月 0 20 日至 2 2 月 5 25 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动员部署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 2022 年 年 2 2 月 6 26 日至 3 3 月 6 26 日)

 对照实施方案,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责任人,细化职责任务,逐项整改落实。

 (三)总结提升阶段(2 2022 年 年 5 5 月 7 17 日至 5 5 月 2 22 日)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完善制度,着眼于解决一个问题,规范 一类问题,完善 一批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篇四: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市推进 中小学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规划( 2022 —5 2025 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xx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建立并完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教师交流管理机制、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进程,加大城乡间教师交流比例。

 (二)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三)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无明显差距,使义务教育公平惠及每一个适龄儿童,让适龄弱势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并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实现县域内学校标准化、师资均衡化、配备现代化、质量优质化的建设目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主要任务

 (一)城乡一体化。

 1.学校布局规划。完成 xx 小学城东校区新建工程和 xx 区中心小学、xx 中学、xx 中学、xx 镇初中、xx 中学、xx 镇初中、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区中心小学、xx 区中心小学、xx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中心小学、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中学、xx 镇初中、xx 镇中心小学、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xx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1 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操场改造及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到 2025 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

 理,学校基础建设符合国家规定。

 2.统一资源配置标准。按照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的四个统一标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整体促进教育公平。

 (二)教育经费投入。

 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xx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等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所需资金,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重点用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确保学校经费足额到位,使用规范、安全。

 (三)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特岗计划、学校直招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每年按照计划补充师资,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配置均衡的优质师资队伍。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推行研培一体化、国培送课、网络授课、异地交流、教师学

 历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对教师进行全覆盖培训,达到每百名学生拥有 1 名骨干教师、每百名学生拥有高学历教师数中小学分别达到5.3 人和 4.2 人以上、专任教师持有资格证上岗率达到 100%,每年完成 72 学时培训,培训完成率 10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名师风采,加大对违反师德师风教师的惩处力度,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四)教育政策落实。

 1.推进中小学划片入学。完善《xx 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公开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实施阳光均衡分班,确保每个孩子入学、分班机会公平、均等,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 100%。

 2.实施高中统招倾斜政策。实施优质高中推荐生指标向农村、向薄弱初中倾斜政策,逐步提高招生比例。

 3.构建特殊群体关爱体系。构建并完善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为重点的特殊群体关爱体系。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 95%,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入学率达到 100%。

 4.提高中小学教育普及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达到 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5%以上。

 5.严控学校规模和班额。通过新建校舍、集团化办学等办法,

 积极消除大校额和大额班,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规模均不超过2000 人,中小学班额分别不超过 50 人、45 人。

 (五)教育质量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因校制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凝练学校办学理念,打造学校特色,创建“书香校园”,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品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内涵发展。

 2.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学行为,开足开齐课程。

 3.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高速“教育专网”,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4.学业质量与综合素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检测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全市校际间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形成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5.做好减负提质工作。将“双减”“五项管理”工作与校内课后看护有机结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四、推进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

 按照《xx 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

 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建立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坚持依法治教,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考核和教育督导问责制度。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规模,有计划地进行辖区内村小学和初中分校布局调整,合理调配资源,保障教师按需配置,并将撤并校的学生均衡分配到中心学校以及其他村小学,尽可能满足就近入学的需要。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依法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努力做到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将义务教育中小学各项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建立规范、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付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教育附加费全部用于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中小学经费拨付和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村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省、xx 市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根据教育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校改造工程,开设工程建设绿色通道,2025 年底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等方面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提升教育装备水平。不断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卫生(保健)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配齐配足音、体、美、卫、劳设备器材,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种功能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基本达标,实现教育装备配备均衡。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优化师资配置、师资结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全面落实特岗计划、学校直招等教师补充渠道,尤其加大体、音、美专任教师的补充力度,确保师资数量、质量都能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2.创新教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校长任期制、教师交流机制政策及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向农村中小学和薄弱校流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均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各项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大力推行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效利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依托集团化大学区管理,采取校际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促进校长、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四)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

 1.规范办学行为。科学调整规划中小学学区,建立中小学招生宣传、联审、公示等制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重点班,坚决遏制择校(班)风。从严从重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和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德育基本要求,明晰全员育人责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进依法治校。督促义务教育学校建立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公开制度,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五)关注弱势群体,落实各项政策。

 1.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全面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优先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优补政策,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同时,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2.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其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经费预算,坚持以流入地为主,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随来随入制度,对在定点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3.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督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完善各种帮扶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4.关爱心理、行为有偏差和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个体差异,给予心理、行为有偏差、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六)加强安全保障,确保校园安全。

 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做到学校安全监管全方位、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懂得安全知识,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校车、学校食品安全、传染病等方面的监管,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按规定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注射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保障机制

 (一)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市教育局要做好牵头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工作职责,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制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内容和机制,落实作为主体部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责任;市发改局要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制定并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局要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要有效利用国家、省、xx 市对义务教育经费支持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教育资金,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并加大对各项资金投入的管理与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市人社局要落实教师人事和工资发放的责任,实行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完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补充机制;市委编办要按省规定标准配备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保证教师编制,并使教师资源分配合理;市公安局要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依法打击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校舍场地、侮辱殴打师生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要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及审批,积极支持义务教育中小学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原则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协调各相关站办所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师生安全。其他相关部门要在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按照《xx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及时解决创建...

篇五: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22 年 xx 中学关于进一步落实“五项管理”规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 xx 区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校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学生作业的源头管理,形成布置作业的区域规范要求。二是强化学生睡眠的综合管理,加强午间休息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

 睡眠习惯。三是强化学生手机的进校园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体育和健康素养。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公众微信号宣传等措施,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将落实“五项管理”作为当前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建立健全“五项管理”工作专项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和贯彻实施。

 3.畅通渠道,加强监督 学校采用信件、电话、网络等多种沟通方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畅通群众对违反“五项管理”行为的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办理投诉,解答咨询,汇总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违反“五项管理”行为的监控。同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听取意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提高管理效果。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作业管理 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年级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老师要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年级要将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5.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

 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基本做到延时服务期间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6.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7.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8.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校内公示。教务处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二)加强睡眠管理 1.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全校上下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

 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应达到 9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3.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充分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4.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各年级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5.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各班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学生一般不晚于 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6.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三)加强手机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传达室设置免费电话、建立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读物管理 1.课外读物界定。本方案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2.推荐坚持原则。

 ①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核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②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初中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③适宜性。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视力保护需求。

 ④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⑤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3.进校基本标准。

 ①主题鲜明。

 ②内容积极。

 ③可读性强。

 ④启智增慧。

 4.禁止推荐类型。

 5.读物推荐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

 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区教体局备案。

 6.坚持自愿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7.进校严格把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8.大力倡导阅读。我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争创书香校园,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五)加强体质管理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

 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 3 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上、下午各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

 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应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

篇六: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党建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20XX 年 XX 教育局党委党建工作计划要点》和《XX 教育局党委关于创建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为认真做好党建示范校创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年”各项活动,扎实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建设“XX”品牌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富有生机活力、充满理想追求、家长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XX 年学校党支部明确一个目标:创建区级党建示范校,确立一个品牌:XX 支部建设,找准一个切入点: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培养一支党性强、师德高、业务精、善管理的学校管理队伍,塑造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率先垂范的党员教师队伍。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提高创建工作的认识度 学校党支部成立党建示范校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 XXX 任组长,由支部副书记 XXX 同志任副组长,支委成员和优秀党员教师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由 XXX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重视学习,提升政治素养的理论性

 1.扎实做好常规学习。扎实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周五学习日、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党课学习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推行日常集体学习主讲轮流制,实行学习笔记月评制,根据质量和数量每月对全体党员的学习笔记进行一次评比,分别评定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全体党员人数的 50%,强化学习体会的撰写和交流。

 2.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充分利用 XX 党建在线学习平台,20XX年退休党员教师每月学习时长不低于 30 课时,在职党员教师每月学习时长不低于 50 学时,每月 25 日前对当月学习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定期不定期利用学校微信群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并形成交流材料。

 3.认真参加学习竞赛。通过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相结合,借助党小组会议、支部党员大会交流参加学习竞赛的经验和体会,加强学习竞赛期间的指导、调度和督促,确保 20XX 年五期学习竞赛每期都在全区前 100 名,力争 1-2 次学习竞赛成绩在全省进入前五百名。

 4.提升师德教育水平。在确定三月和九月为师德教育月的基础上,注重师德教育的日常化,将师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在每周工作简报上开辟师生最美瞬间,举行最美教师事迹分享会,致力于讲好书香 X 小好老师的故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领全体教师。

 5.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年内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意识形态集体教育不少于 1 次,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工作,规范教师论坛、微博、qq 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发言要求,提升全体教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

 (三)完善制度,确保创建工作的有效性 6.严格落实政治生活。党建示范校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党章党规和区教育局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系列制度,制定《XX 小学党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将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抓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支部委员会每月不少于两次,党员大会每月不少于 1 次,党小组会议每月不少于 1 次,党课每学期不少于1 次),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每月 5 日前后),主题党日教育活动要与当月时间节点和当前重要时事事件相联系,加强主题党日专题教育的针对性,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小组会议。根据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剖析问题面向全体党员做出整改承诺,制定整改措施并向全体教师通报。按照程序进行民主评议党员,评议结果作为评优书香的重要参考依据。

 7.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制定《XX 小学党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标准要具有可评比易操作的特点,实行每月汇总公示,年度汇总公开的制度,在日常及时对积分落后的党员教师进行帮扶,帮助其剖析存在问题,推动其进行整改。

 8.创新落实关爱机制。建立在职党员联系退休党员制度,对支部 16 名退休党员实施支部委员会包联制度,每位支委成员对接 3-4名退休党员,确保每两个月与退休党员面对面交流一次,为退休党员赠送《支部生活》、《半月谈》等党建刊物,年内组织退休党员集体活动不少于 1 次。

 坚持支部党员半年谈心谈话制度,支部积极为党员排忧解难。建立特殊党员档案,设立帮扶基金,经常性关心关注家族困难党员,切实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9.坚持开展周五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周五活动日,推行集体学习主讲人轮流担任制,加强党员集体教育学习活动。

 10.规范党费收缴。确定每月 5 日为党费收缴日,确保全体党员按月足额交纳党费。支部每月检查一次党员交纳党费情况,并在党员证中有关栏目填写清楚,定期向党员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

 (四)突出特色,建设致远品牌党支部 11.周密制定党建计划。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 20XX 年实际情况,制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在支部内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坚持党建工作述职制度。

 12.规范发展青年党员。严格落实“两推四票决两公示”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选评工作,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年度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 6 人。

 13.建设品牌党支部。

 做好标准建设,按照“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党旗、有入党誓词、有书报、有制度)标准,建设党员活动阵地,提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建设 XX 品牌党支部,凸显志愿先行和书香致远的双重涵义,党员教师要切实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摸排特殊学生群体,推动牵手关爱行动,招募党员教师志愿者,通过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微心愿达成等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培养学习型团队,促教师专业发展。以“XX 书友会”为依托,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同读的基础上明确共写,每月开展一次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在继承“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家校社三者合一涵义,即:在家庭读出温馨的味道,在学校读出知识的味道,在社区读出多彩的味道,鼓励教师做阅读领航者,推动全民阅读。

 (五)拒腐防变,筑牢廉政教育的防火墙 14.做细廉政教育。加强对校级领导、财务人员和班主任老师等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思想防线。

 15.做实行风建设。扎实落实党务公开、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公开制度,涉及教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师德考核、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通过公共邮箱、qq 群、微信群、座谈会等多渠道

 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对教师提出的每条建议和意见予以答复,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

 坚决落实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张贴信息简报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招生分班政策,及时公开招生分班信息,切实杜绝招生、分班中的违纪舞弊行为。

 积极推进日照市作业改革试点学校研究工作,实施因材施教,分层作业,加强学科教师作业布置过程中的指导和督查,作业设计要进行提前审批和公开,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公开信访举报通道(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邮箱、电话等),对有偿家教等教师违纪行为制定有奖举报政策。

 (六)辐射带动,促进群团组织的参与度 16.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成立学校妇委会,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学校妇委会主任,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关心服务女教职员工,征求工作建议。设立每周教师运动日,鼓励教师参与健身运动,开展大众性体育活动小比赛,成立致远教师朗诵团,成立幸福 X 小教师合唱团,活跃学校文体氛围,营造善意坦率的校内交流氛围。

 制定学校牵手关爱行动手册,认真做好学校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帮扶工作,每名参加牵手关爱行动的党员教师每年度帮扶不少于六次。

 17.建设德育工作体系。完善“以爱育爱”德育工作体系,建设品牌特色鲜明、活动有效的师生志愿者团队,年度内组织教师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 20 次。

 18.增强工会工作活力。认真制定工会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加强工会和教代会建设,提高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水平和广泛度,开展登山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19.抓强文明创建工作。积极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学校工作,强化文明校园建设工作,20XX 年在通过区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复检的基础上,争创市级文明校园。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宣传动员(4 月 10 日至 4 月 30日)

 党支部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宣传版面、党务公开栏、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二)第二阶段:扎实工作,积极创建(5 月 1 日至 11 月 30日)

 支部将按照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创造特色,务求实效。

 (三)第三阶段:总结申报阶段(12 月份)

 支部将对照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细则和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认真加以总结,搞好申报建档、资料归档立卷,认真写好创建工作总结材料,迎接 XX 教育局党委的验收考评检查。

篇七: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疫情防控活动实施方案(共四份)

 最新版 目

 录

 学校疫情防控活动实施方案(一)

 ..................................... 1 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实施指南(二)

 ................................... 11 学校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工作方案(三)

 ........................... 19 学校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四)

 ........................................... 21

 学校疫情 防控活动实施 方案 ( 一)

 根据XX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有序推进返学工作的指导意见》、《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__年秋冬开学专项督导和“三服务”工作的通知》、XX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转)发的《XX市疫情防控指引》和《XX市教育系统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为切实做好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切断校外感染输入校园和防止校内交叉感染,确保疫情防控和返校开学“两手抓、两推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做好师生返校前各项准备工作 (一)做好组织领导准备。各地各校要牢固树立“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思想,制定建立“三案六组九制度”。周密制订学校开学师生返岗复学工作方案,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预案,制定师生“违禁返校”事件处置预案,围绕“防输入、防感染”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并开展演练。建立体温检测、疫情摸排、后勤保障、教学管理、联络接待、应急处置等六个工作组,建立属地派出所、疾控中心、社区(村)、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和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医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人做、环节无疏漏、流程相衔接。细化环境清洁消毒、错时错峰返校、体温一日两测、校园封闭管理、师生分散进餐、缺课登记跟踪、师生关爱帮扶、疫情信息报告、一例双查追责等九项制度,抓好制度机制防疫。

 (二)摸准受控返校人员。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的窗口期,严格执行师生健康申报制度,做好“一人一表”健康登记。每天摸排师生“健康码”赋码、居家体温检测等状况,摸清有无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境外国家(地区)的旅居史、病例接触史等动态信息,摸清从XX市外返绍后接受医学观察情况。各校要根据“一人一表”摸排出不能返校的师生名单,名单要同时通报当地镇街、社区(村),并借助校地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医学观察工作。掌握来华留学生、外籍教师、港澳台师生等拟返绍和购票信息,妥善做好信息比对和劝阻返校工作。

 (三)预备防控物资设施。各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在开学前一周配置到位疫情防控所需足量物资,主要包括口罩、体温检测仪、隔离线桩、洗手液、消毒液等,供应商应提供相关产品合格证明。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与完备,因需设置好校门以内区域的体温检测点及风雨棚、检测分流通道。在离校门口最近处设置好至少一个临时隔离室,有住校生的学校还要在宿舍区设置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要有明显

 标识,数量应参照住校生人数按比例设定。临时隔离室可参照省教育厅《校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运行指南》设置,在当地卫健部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设置运作。

 (四)开展环境清洁消毒。开学前一周,各校要根据《校园防控疫情卫生清洁与消毒指南(试行)》(X教防控办函5号)要求,对校园内大门、门卫室、扶梯(或电梯)、走廊、教室(包括功能教室、实训场所)、寝室、食堂、卫生间、图书馆、会议室和室内活动场所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清洁,卫生间配备足量的洗手液。要在当地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消毒间隔次数,按规定做好消毒后地面、台面等残留物的清洁,并做好室内场所通风工作。

 (五)提前告知开学时间。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全市中小学原则上实行分类、错峰开学(具体开学安排另行通知)。中小学开学时间正式明确后,市教育局提前一周通过越牛新闻、XX教育公众号、中小学校园网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各地各学校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将错时错峰开学时间告知每一位师生,提醒学生一律不得早于规定时间返校,强调“绿码”按时返校和“黄码、橙码(即境外来绍人员)、红码”医学观察的规定。

 (六)加强防疫知识培训。学校要根据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在开学一周前做好对教职工以及相关工作组成员的防控知识、操作规范、应急处置等防疫培训,指导做到规范值守、温情劝导、刚性执行。学校要通过电子屏、宣传栏、标语等途径,做好国家防疫政策、科学防疫常识的校园宣传工作。要通过短信、微视频等提前向家长推送学校开学疫情防控规定、受控返校措施、测温流程、日常卫生习惯、活动

 就餐规定等,确保早知晓、早准备。

 (七)引导教师提前返校。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引导离绍教师及时返回XX,并按规定做好医学观察工作。按照“留足预留量、保证线上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原则,分批分类有序做好教职工的返校工作。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返校,统筹做好复学准备工作。符合返岗条件的教职工原则上至少在学生返校三天前全部到岗到位,并统筹开展专项培训、防疫准备。对于不能如期返校的“受控”教职工,学校要做好岗位补缺等相关准备工作。

 (八)调整优化教学计划。各地要指导学校做好线上教育教学与线下常态教育教学的统筹衔接工作,通过对学生线上居家学习情况的科学测评、诊断摸底,及时调整好新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科学确定教学起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健康工作,适当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和自习时间,并切实加强近视联防联控工作。开学后将统筹相应时间弥补教学时间不足(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精准做好师生返校时“受控进出”校门工作 (一)有序组织错时返校。疫情防控期间,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与当地卫健部门研商后,统筹离绍学生返绍返校时间,科学做好医学观察工作。根据错时错峰要求,组织学生分批返校,具体开学时间和批次安排另行通知。各校实行“一校一策”错时上学和弹性离校,尽量错开上下班高峰,尽力避免校门口家长大量集聚,原则上500人以上学校应采取分年级错时上、下学办法,尤其是开学第一天上午要有充裕时间用于安排学生有序错峰返校,确保进校体温检测等排查工作井然有序。

 (二)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各校要加强开学返校时校园周边的交通组织工作,在当地交警部门的支持下有效疏解开学交通压力。全力做好离绍返校师生从车站到学校的接运工作,不提倡师生员工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学(班)。校车按国家疾控中心相关技术方案消毒和组织乘坐。公交专线或校车司乘人员防疫工作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强化全员体温检测。学校要在校门口设立检查点,按照“不漏一车、不少一人”要求,对所有进入学校的车辆和人员严格实施“一问、二测、三查、四处置”的“受控进入”校门检查流程。根据市教育局《师生体温检测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方案另发,具体流程见后),细化本校的操作办法和应急处置流程,师生员工进入学校必须逐一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方可进校。校内宿舍楼、食堂入口也要设置体温检测点,对住校师生实行每日晨、午、傍晚、寝前体温四检,对其他师生实行至少每日晨、午体温两检,对员工实施每日晨、午、晚体温三检。非本校师生确因工作需要进校的,要落实专人接待,控制在校时长。

 (四)严格落实“七个一律”。各地各校要坚持师生员工返校条件,严格做到:无“健康码”绿码的一律不允许返校,有发烧或有咳嗽、乏力等症状的一律不允许返校,曾被确诊、疑似或接受集中隔离观察、居家隔离且无医疗机构治愈证明或无当地防控指挥部出具的相关证明的一律不允许返校,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规定需要隔离的一律不允许返校。另外,幼儿园除报到当日,平时家长一律不得入园;中小学家长一律不进校园;快递、外卖实行无接触式配送,一律不得进校园。

 (五)精准实施应急处置。学校如发现教职员工、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按照“第一时间隔离、送医、报告”的原则,对有发烧或咳嗽症状的学生,应立即为其佩戴口罩并引导至校内“临时隔离点”隔离,并及时告知家长送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对教职工应立即为其佩戴口罩,直接送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对近期有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境外国家(地区)旅居史、病例接触史的师生员工,直接拨打120处置。做好有发烧或有咳嗽等症状师生员工离校情况登记,并当天录入“XX市教育局返岗复学健康数据调查系统”。如果出现诊断为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按照《指引》采取措施,并及时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人员马上实施隔离措施,及时将疫情发生单位、地点、时间、人数、疫情经过、接触史、初步分析原因、组织救治等情况上报市教育局。

 (六)强化违禁处置管理。对不符合条件强行返校的学生,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拨打110处置或拨打120送医;若体温正常的,通过校地联防联控机制直接送回其家庭。如遇学生或家长不配合检查、挑衅滋事、干扰学校秩序的,则会同当地公安、疾控部门采取果断措施阻止其进校,并及时向属地防控指挥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送突发情况和处置信息。

 三、周密做好师生返校后有序防控工作 (一)实施校内网格管理。全面实施校内网格化管理,将每个班级、每个教室、每间宿舍划分为网格单元,落实班主任、宿管员、寝室长为网格员,指导师生在疫情期间不串门、不在校外租房居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在场所出入口显著位置张贴宣传资料和温馨提

 示。校医务室要做好医务人员值班值守安排。建立疫情期间学生出校门登记基本信息制度,非特殊情况一律不出校门,尽量减少与校外人员的接触。

 (二)坚决做到“八个暂停”。各校教室、宿舍、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严禁安排学生在密闭环境下学习和活动,体育课尽量安排户外空旷的场地进行。同时,落实“八个暂停”要求,即暂停学生校内外大型集体活动;暂停组织学生参加离校类的学习、竞赛、交流、实践等活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生除外);暂停走读生晚自修;暂停组织教师参加离校教研活动;暂停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如家长有强烈需求的,学校可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托管,不宜安排跨年级班级组班避免交叉接触);暂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暂停中小学校内超市营业;暂停使用所有空调(预先切断电源)。

 (三)强化饮食卫生管理。根据《校园防控疫情卫生清洁与消毒指南(试行)》要求,定期科学安排环境消杀工作。废弃口罩放置在设有标志的带盖垃圾专用桶内,校内医疗废弃物、隔离观察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弃物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收集设施消毒每天2次,食堂、餐厅每日至少消毒一次,严防环境消杀带来的次生灾害。加强对食堂、饮用水和校外配餐等检验检查,重点检查食品原料采购与存储、加工,食堂员工体温检测,餐饮具消毒,加工场所消毒,食堂排风通气等。推行分餐制或食堂送餐制,可通过统一配餐、错时用餐、单边隔位就座、增加就餐批次等办法降低集中就餐人员密度。督促学生餐前餐后勤洗手,每批用餐结束后对餐桌位等做好清洁。

 暂停校外人员在学校食堂用餐。

 (四)强化师生住校管理。师生宿舍实行全封闭管理,每个宿舍区要安排专门人员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落实一名中层及以上干部带班,做好住校师生的身份检验和体温检测工作。要教育指导住校生做好寝室卫生,做好寝室定期通风;不共用、混用脸盆毛巾、牙缸、牙刷等用品,寝室间不串门走动。严禁非本宿舍区住宿师生进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尽量走读、暂不住校。各地各校可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开学后的两周内是否安排住校生回家。要切实加强幼儿园午睡室的定期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等工作。

 (五)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各地各校要引导师生按照《校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师生个人防护要点指南》,引导师生员工在疫情解除前不去疫情重点防控地区,避免接触疫情重点防控地区来访者,减少外出活动,不集会、不聚餐,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充分运用“开学第一课”等手段,将防疫知识教育结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交谈、就餐等保持适当距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师生养成勤洗手、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严禁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的卫生礼仪。

 (六)强化重点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XX市教育局返岗复学健康数据调查系统”。严格返岗复学审查制度,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需持医疗机构、属地防控指挥部等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证明返岗复学。严格家庭健康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师生员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报告属地按有关防

 疫要求处置。

 (七)强化师生关爱帮扶。整合学校心理工作力量,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对于不能如期返校的学生,正常开学后要建立关爱台账。对接受隔离的学生组织开展定人定时访问,做好居家生活、心理疏导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返校后,学校要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辅导方案予以帮扶。做好特殊困难群体以及援鄂医疗队员、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教育关爱和帮扶工作。坚持“一人一案”落实日常关爱教师,统筹各学科教师力量,实施关爱帮扶。

 (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地各个学校及时宣传疫情情况、最新政策,深入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大国担当、全民抗疫、一线战疫”等生动事例,因校制宜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做好家长和学生中对防控措施有情绪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到可疑对象一个不漏,尽力打消不具备返校条件师生的返校念头。加强网络谣言的动态巡查...

推荐访问:XX小学特殊学生帮扶方案及措施 帮扶 措施 小学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