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4篇

时间:2023-09-05 10: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名词解释我国的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4篇,供大家参考。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4篇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篇1

名词解释

我国的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就是对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等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总称

义务:指国家法律规定公务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中法定权利和行为方式的约束,或者说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权利:指公务员在履行职责和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拥有的法定手段和法定条件。

公务员纪律:政府为保证公共行政的正常进行、维护公务员的声誉、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通过法规或规章规定的,要求公务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类似于我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品”,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即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品位分类着眼于人,尤其着眼于人的官阶,它代表等级、地位和资历等,其基本理念是“通才治国”。

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它将职位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职位分类着眼于事,考虑的是职位本身的因素。其基本理念是“适才适用”。

考试录用: 指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或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以应考者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客观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的一系列过程。考试录用制度: 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资格条件、原则、程序及其实施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培训: 指国家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公务员的职位和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以提高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培养和训练。

初任培训: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

任职培训:指对晋升领导职务的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根据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内容:根据专业工作需要设定;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和方式视工作需要确定

在职培训:对公务员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在职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根据需要确定;在职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离岗培训(深圳):指对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时间:3个月;培训内容:公务员的权利义务、纪律、职业操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方面内容。培训结果的使用:培训合格的回原单位重新安排工作,培训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予以辞退。

公务员考核制度: 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考察、作出合理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考核公务员是否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是否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包括是否具备所在职位要求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身体条件等;也包括公务员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对外交涉与对内协调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包括勤奋精神、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考核公务员工作上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业务上是否勤学精进、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遵守出勤规定和劳动纪律。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主要考核公务员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所达到的工作效率以及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成绩等。

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主要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公共财务管理规定,有无假公济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行为。关键绩效指标法: 是指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来进行工作效果的考核,其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KPI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绩效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的衡量方式。

公务员的任免:是公务员任用与免职的统称。

公务员的任用是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或个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通过法定程序和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

程序性免职:指委任或聘任在职公务员担任新职务之前或同时,免去其原来所担任的职务,这种免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任用公务员担任新职务时必不可少的法定手续,以便将其原任职务的职位空出,另任他人补充。

单纯性免职:指以免除现任职务为目的的免职,如退职、退休,长期离职学习,或因健康欠佳,能力、水平不胜任而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因机构精简、职数减少、职位撤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免职。

选任制:指通过选举产生和表决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一种任职方式。选任制的人员实行任期制,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这部分公务员出现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委任制: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公务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职方式。除了部分机关领导成员外,我国绝大多数公务员的职务实行的都是委任制方式。

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制是指国家机关通过合同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对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

《公务员法》在 第十六章专章规定了职位聘任的适用范围、管理方式以及纠纷解决机制。对聘任制公务员依据聘任合同和公务员法及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公务员升降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升降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法律规定的总称。它包含职务晋升与职务降低。

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公务员自身的德才表现,提高其职务与级别。

职务晋升意味着公务员在职位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上升、责任的加重和职权的扩大,同时也伴随着工资福利等待遇的提高。

公务员的职务降低: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量才适用的原则,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现职的公务员,改任一种较低的职务。公务员职务降低意味着公务员在职位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下降,责任的减轻,职权的缩小,相应地也伴随工资福利待遇的降低。

竞争上岗:

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公开选拔: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公务员在不同职位或岗位上的工作绩效所给予的劳动报酬。公务员工资制度:是关于公务员工资构成、原则、水平、调整等方面法律规定的总和 立法模式:即由立法机关在采纳公务员管理机构或相关机构建议的基础上来确定公务员工资。这种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公务员总法中确定公务员工资的基本依据。二是颁布有关工资方面的专门法规。

行政模式:即在国家立法机关所规定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指引下,由政府通过工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制定行政法规来确定公务员的工资。

集体讨价还价模式:即由相关部门或成员通过讨价还价等协商机制来决定公务员的工资。基础工资:是保障公务员基本生活的部分,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

职务工资:即在人事分类的基础上,按照职务高低(职能大小)分成若干等,每等分成若干级,工资相应地也分成若干类工资表,每类工资表中又设有不同的工资等和工资级,一般都是“一薪一职”。职务发生变动,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职等。

年工工资:是指以工作年限为依据来确定的工资,这部分工资比例极小。

绩效工资:是一种基于绩效和管理程序以工作考核为依据来确定的工资。

津贴:实际上是一种附加工资,主要是指基于额外付出或与工作相关的特殊需要而得到的补助。公务员的津贴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等几种。工资关系:是指公务员与外部人员、公务员内不同职务、不同级别公务员之间的工资差别及其相互联系,这主要取决于国家采取何种性质的分配方式

公务员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公务员提供的在工资、奖金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补助与帮助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保险制度:是国家对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生育等原因而暂时或永久性地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给予物质保障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的交流: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锻炼人才或其他原因(如公务员个人愿望),在公务员系统内部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任职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

公务员交流制度:关于公务员交流范围、原则、形式及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回避制度:指为了保证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共行政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限制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任职回避:指由行政程序法律规范规定的,在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行政活动的过程中,有关公务员不得参与且应当回避的各种情形。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地域回避: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为了公正履行职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地、出生地、成长地任职。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有关部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有关部门”包括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等。此外,根据《党政干部回避工作条例》的规定,除上列部门以外,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和审计局的主要领导也要实行地域回避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

公务员辞职:指公务员出于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其与国家机关职务关系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公务员辞职制度:指关于公务员辞职的条件、原则、程序及其限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辞退: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范围内解除与公务员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为或事实

公务员辞退制度:指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条件、程序、辞退后待遇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退休:指公务员在达到法律规定的退休条件时,依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公务员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安度晚年

公务员退休制度:关于公务员退休条件、方式、程序、待遇及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总称,它是对公务员的一种保障制度

公务员申诉:指公务员对于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依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有关机关提出重新处理要求的行为

公务员控告:指公务员对于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向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指控,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的法律行为

公务员控告制度:关于公务员控告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及监督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总称 公务员仲裁制度:指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发生争议,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 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裁决的制度

激励管理机制:指通过引导公务员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来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的目标,并按照预设的标准与程序相应地进行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在公务员制度中,激励管理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采取优胜劣汰、奖优惩劣等方式,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指通过优化素质、提高能力等来最大效能地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直接任务就是提高公务员的知识、技能,改进其动机、态度与行为,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以促进国家机关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监督约束机制:指对公务员的行为实施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制约。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公务员系统内部机构对公务员实行监督制约,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则非常广泛,包括政党、新闻媒体、司法、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对公务员进行的监督制约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篇2

名词解释

我国的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就是对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等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总称

义务:指国家法律规定公务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中法定权利和行为方式的约束,或者说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权利:指公务员在履行职责和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享有的合法权益,拥有的法定手段和法定条件。

公务员纪律:政府为保证公共行政的正常进行、维护公务员的声誉、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通过法规或规章规定的,要求公务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类似于我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品”,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即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品位分类着眼于人,尤其着眼于人的官阶,它代表等级、地位和资历等,其基本理念是“通才治国”。

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它将职位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职位分类着眼于事,考虑的是职位本身的因素。其基本理念是“适才适用”。

考试录用: 指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或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以应考者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客观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的一系列过程。考试录用制度: 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资格条件、原则、程序及其实施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培训: 指国家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公务员的职位和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以提高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培养和训练。

初任培训: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

任职培训:指对晋升领导职务的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根据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内容:根据专业工作需要设定;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和方式视工作需要确定

在职培训:对公务员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在职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根据需要确定;在职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离岗培训(深圳):指对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时间:3个月;培训内容:公务员的权利义务、纪律、职业操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方面内容。培训结果的使用:培训合格的回原单位重新安排工作,培训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予以辞退。

公务员考核制度: 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考察、作出合理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考核公务员是否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是否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包括是否具备所在职位要求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身体条件等;也包括公务员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对外交涉与对内协调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包括勤奋精神、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考核公务员工作上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业务上是否勤学精进、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遵守出勤规定和劳动纪律。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主要考核公务员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所达到的工作效率以及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成绩等。

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主要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公共财务管理规定,有无假公济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行为。关键绩效指标法: 是指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来进行工作效果的考核,其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KPI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绩效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工作完成效果的最直接的衡量方式。

公务员的任免:是公务员任用与免职的统称。

公务员的任用是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或个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通过法定程序和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

程序性免职:指委任或聘任在职公务员担任新职务之前或同时,免去其原来所担任的职务,这种免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任用公务员担任新职务时必不可少的法定手续,以便将其原任职务的职位空出,另任他人补充。

单纯性免职:指以免除现任职务为目的的免职,如退职、退休,长期离职学习,或因健康欠佳,能力、水平不胜任而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因机构精简、职数减少、职位撤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免职。

选任制:指通过选举产生和表决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一种任职方式。选任制的人员实行任期制,选任制公务员在选举结果生效时即任当选职务。这部分公务员出现届满不再连任,或者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其所任职务即终止。

委任制: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公务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职方式。除了部分机关领导成员外,我国绝大多数公务员的职务实行的都是委任制方式。

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制是指国家机关通过合同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对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

《公务员法》在 第十六章专章规定了职位聘任的适用范围、管理方式以及纠纷解决机制。对聘任制公务员依据聘任合同和公务员法及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公务员升降制度:是关于公务员职务升降条件、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法律规定的总称。它包含职务晋升与职务降低。

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公务员自身的德才表现,提高其职务与级别。

职务晋升意味着公务员在职位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上升、责任的加重和职权的扩大,同时也伴随着工资福利等待遇的提高。

公务员的职务降低: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量才适用的原则,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现职的公务员,改任一种较低的职务。公务员职务降低意味着公务员在职位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下降,责任的减轻,职权的缩小,相应地也伴随工资福利待遇的降低。

竞争上岗:

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公开选拔: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公务员在不同职位或岗位上的工作绩效所给予的劳动报酬。公务员工资制度:是关于公务员工资构成、原则、水平、调整等方面法律规定的总和 立法模式:即由立法机关在采纳公务员管理机构或相关机构建议的基础上来确定公务员工资。这种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公务员总法中确定公务员工资的基本依据。二是颁布有关工资方面的专门法规。

行政模式:即在国家立法机关所规定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指引下,由政府通过工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制定行政法规来确定公务员的工资。

集体讨价还价模式:即由相关部门或成员通过讨价还价等协商机制来决定公务员的工资。基础工资:是保障公务员基本生活的部分,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

职务工资:即在人事分类的基础上,按照职务高低(职能大小)分成若干等,每等分成若干级,工资相应地也分成若干类工资表,每类工资表中又设有不同的工资等和工资级,一般都是“一薪一职”。职务发生变动,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职等。

年工工资:是指以工作年限为依据来确定的工资,这部分工资比例极小。

绩效工资:是一种基于绩效和管理程序以工作考核为依据来确定的工资。

津贴:实际上是一种附加工资,主要是指基于额外付出或与工作相关的特殊需要而得到的补助。公务员的津贴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地区津贴、生活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等几种。工资关系:是指公务员与外部人员、公务员内不同职务、不同级别公务员之间的工资差别及其相互联系,这主要取决于国家采取何种性质的分配方式

公务员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公务员提供的在工资、奖金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补助与帮助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保险制度:是国家对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生育等原因而暂时或永久性地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给予物质保障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的交流: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锻炼人才或其他原因(如公务员个人愿望),在公务员系统内部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任职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

公务员交流制度:关于公务员交流范围、原则、形式及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回避制度:指为了保证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共行政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限制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任职回避:指由行政程序法律规范规定的,在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行政活动的过程中,有关公务员不得参与且应当回避的各种情形。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地域回避: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为了公正履行职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地、出生地、成长地任职。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有关部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有关部门”包括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等。此外,根据《党政干部回避工作条例》的规定,除上列部门以外,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和审计局的主要领导也要实行地域回避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

公务员辞职:指公务员出于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其与国家机关职务关系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

公务员辞职制度:指关于公务员辞职的条件、原则、程序及其限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辞退: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范围内解除与公务员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为或事实

公务员辞退制度:指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条件、程序、辞退后待遇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务员退休:指公务员在达到法律规定的退休条件时,依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公务员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安度晚年

公务员退休制度:关于公务员退休条件、方式、程序、待遇及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总称,它是对公务员的一种保障制度

公务员申诉:指公务员对于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依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有关机关提出重新处理要求的行为

公务员控告:指公务员对于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向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指控,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的法律行为

公务员控告制度:关于公务员控告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及监督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总称 公务员仲裁制度:指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发生争议,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 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裁决的制度

激励管理机制:指通过引导公务员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来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的目标,并按照预设的标准与程序相应地进行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在公务员制度中,激励管理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采取优胜劣汰、奖优惩劣等方式,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指通过优化素质、提高能力等来最大效能地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直接任务就是提高公务员的知识、技能,改进其动机、态度与行为,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以促进国家机关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监督约束机制:指对公务员的行为实施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制约。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公务员系统内部机构对公务员实行监督制约,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则非常广泛,包括政党、新闻媒体、司法、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对公务员进行的监督制约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篇3

公务员遴选 党建相关名词解释

1、公推直选: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2、党员发展四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3.创先争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4、创先争优的“双述、双测、三评、三公示”:“双述”: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党支部和党员每季度据实向党员和群众代表陈述承诺践诺情况。“双测”: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每季度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践诺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一次民主测评。“三评”:每季度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党支部(总支)书记负责对党员进行点评,每半年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对联系点单位进行点评。年终进行评比。“三公示”:党支部、党员的承诺内容和测评结果,通过党务公开栏、召开党员大会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和社会公示。

5、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国有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四五六”创建活动:

一、“四好”领导班子:

1、政治素质好;

2、经营业绩好;

3、团结协作好;

4、作风形象好。

二、“五好”党支部:

1、支部班子好;

2、党员队伍好;

16、五好、四新、三落实:好班子、好思路、好规划、好章程、好阵地,工作作风新转变、推动发展新成效、构建和谐新作为,活动场所有落实、报酬待遇有落实、工作经费有落实。

17、“五风”: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18.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19.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0、五好班子: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

21、铁山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22.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要求:抓住线、走好路、创举 措、见实效。

23.2015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创效应对新常态、改革转型共谋新发展。24.“四风”问题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25.“四风”问题:一是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二是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三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一些乡干部和村干部一碰到开展活动就讲报酬,对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不主动承担,而是极力回避----老百姓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公务员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篇4

公务员遴选 党建相关名词解释

1、公推直选: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2、党员发展四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3.创先争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4、创先争优的“双述、双测、三评、三公示”:“双述”: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党支部和党员每季度据实向党员和群众代表陈述承诺践诺情况。“双测”: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每季度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践诺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一次民主测评。“三评”:每季度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党支部(总支)书记负责对党员进行点评,每半年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对联系点单位进行点评。年终进行评比。“三公示”:党支部、党员的承诺内容和测评结果,通过党务公开栏、召开党员大会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和社会公示。

5、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国有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四五六”创建活动:

一、“四好”领导班子:

1、政治素质好;

2、经营业绩好;

3、团结协作好;

4、作风形象好。

二、“五好”党支部:

1、支部班子好;

2、党员队伍好;

16、五好、四新、三落实:好班子、好思路、好规划、好章程、好阵地,工作作风新转变、推动发展新成效、构建和谐新作为,活动场所有落实、报酬待遇有落实、工作经费有落实。

17、“五风”: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18.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19.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0、五好班子: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

21、铁山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22.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要求:抓住线、走好路、创举 措、见实效。

23.2015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创效应对新常态、改革转型共谋新发展。24.“四风”问题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25.“四风”问题:一是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二是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三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一些乡干部和村干部一碰到开展活动就讲报酬,对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不主动承担,而是极力回避----老百姓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推荐访问:定稿 名词解释 公务员 公务员名词解释答案 公务员考试名词解释 国家公务员名词解释题 中国公务员名词解释 公务员名词解释百度文库 国考名词解释 电大名词解释公务员 公务员常考的名词解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