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2-27 12: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齐读明确。

①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文意;

②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③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口述)

2.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先交流自己画出的字词,互相质疑答疑,再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读)

3.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两个小组)

4.出示全文,教师强调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和停顿不当之处。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懂文意,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通译全文。(起立)

2.二人小组合作,读译全文。

3.学法点拨

通过我们对文意的疏通,我们知道,我们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译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

就是,让生说(留替调补删)并出示。明确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课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读出语气,品味语言

通过读译课文,相信大家对本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出文章的内容或写法吗?(先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并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正所谓开卷有益。(板书: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开卷有益)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中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析)

⑴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听录音

2.分角色朗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呢?一位同学朗读作者话,另三位上台分别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3.谈感悟

刚才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想一想孙权三劝的魅力、吕蒙乃始就学后的变化,鲁肃的爱才、敬才,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呢?下面我们先小组讨论,再自由发言。(起立)

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别人,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

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变化与吕蒙的变化有何不同,对你有什么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读书,开卷有益。)

2.隔空对话

假如仲永和吕蒙穿越时空相遇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哪两位同学能既兴表演一下。

3.现场劝学

学与不学,使吕蒙和仲永的结束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我们周围,也有些同学上课常开小差,课后时常完不成作业,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你如何才能劝导他努力学习呢?

五、总结、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而得到鲁肃赞扬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有用的。最后老师把宋代苏轼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共勉。它就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作业

1.背诵全文: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2.收集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名句、格言,写在摘抄本上。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教学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方仲永》导入

二、解题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三、简介孙权、鲁肃、吕蒙

四、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迁

五、诵读课文

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六、疏通文意

七、握以下重点词

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九、文言翻译五字法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十、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品析课文

1、理清文章的结构

⑴孙权劝学

⑵吕蒙就学

⑶鲁肃赞学

2、《孙权劝学》是一个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⑷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吕蒙就学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⑶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⑵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⑶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⑷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朗读全文,思考: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⑵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⑶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调侃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⑷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⑸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⑹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⑺下列加红色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四、掌握下列加点的词语

A、但当涉猎

B、见往事

C、乃

D、吴下阿蒙

E、刮目相待

五、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蒙乃始就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七、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

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

善 劝

推荐访问:劝学 下册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部编版7下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原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视频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