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28 17: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1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全文完整)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1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教学反思: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

  当然,在板书时有学生提出异议:“高猿长啸”不是写水的,这是我的疏忽之处。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2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学步骤: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在人民生活水*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生:导游)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元老夫子。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板书:三峡。指导学生看课文)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播放录音范读)

  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

  (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2、背诵全文。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10个新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通过熟读课文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爱三峡》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地图:指出三峡所在的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自学情况:包括生字的音、形、义

  2、听取汇报

  jun wu

  峻 岭 妩 媚 旋涡

  3、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试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

  1)思考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连起来的?画出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3、听取汇报,教师指导。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江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下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

  五、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文章层次分明,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很容易的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初步了解了三峡独特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难点: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

  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高大壮观

  西陵峡:急流险滩

  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

  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

  齐读第九自然段。

  6、课件欣赏:判断图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

  三、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六、板书:

  我爱三峡

  瞿塘峡:雄伟壮观

  巫 峡:幽深秀丽

  西陵峡:急流险滩

  课后反思:

  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

  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枪。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阅读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1)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设计3篇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

  [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阳光。襄:上。

  陵:山丘。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不通(断)。哀转久绝:消失。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朝zhao:早晨。暮:晚上。虽:即使。奔:代快马。御:驾。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飞漱:飞流冲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荣;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涧肃:寒静,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穆。(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山连山,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繁茂,确有很多趣味。

  每当初晴时分,霜后清晨,林间寒峭,山涧肃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使人泪湿衣裳。”

  [4]或许你还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准确,但相信你一定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峡风光,不妨把你头脑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也可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上导学(自助、自新阶段)

  [1]简介作品,导入课文

  《三峡》选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齐声朗读,师生问答,检查有注释和学过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逐段朗读,学生提问,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3、指名逐句直译全文。(看谁译得正确而且流畅)

  4、自选段落,速背比赛,(看谁背得多)

  [3]梳理层次,想象情境;

  1、 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A地形地势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选取了哪一景物写三峡的地形地势的?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明确:山;连,高。

  3、 完成下表。说说你想象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可参照课前预习[4]和课后练习一)

  季节 所选时间 所选景物 景物特点 给人的____________感觉

  夏季 水涨之时 长江行舟 汹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腾壮观水势磅礴

  春冬季节 风*浪静之时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峦柏树泉水瀑布 洁白素湍碧绿绿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极高绝献奇特怪柏高悬悬泉飞泻飞漱 水清清澈树荣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诗如画清幽宜人明朗闲静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高猿山谷 寒静肃穆长啸凄异空寂传响 悲凉凄清哀凉气氛令人感伤三声泪下

  [4]讨论交流,概括特点

  1、 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交流。

  2、请概括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参考]作者构思精心,描写生动。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高山重叠,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风*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清幽闲静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之时的林寒涧肃、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出峡区寒静肃穆,哀凉凄清、令人伤感的气氛。不难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循环变幻,奇景迭出,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

  具体描写手法多样,形象生动。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高到“略无缺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这是三峡独有的自然景观,描写十分形象。写夏季江水之奔腾咆哮,放弃直接描写,而是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写路远、时短、行速衬托水流的汹涌与湍急。写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连排出八个极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荣峻茂的优美境界,让人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写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涧肃;然后紧紧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啸”极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看到三峡凄清的景色,还让人听到凄异哀转的猿叫,勾起人们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

  郦道元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三峡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

  [5]积累描绘山光水色的词语

  1、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洗练,请将下列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 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和使用环境。(看谁释得准、好)

  课后巩固(自立、自给)

  [1]课后作业:自由写作训练,可任选一题来做。

  1、 选一个季节描写三峡风光,整理到作业本上。

  2、 近不用上课,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请将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写出来。

  [2]反馈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无缺处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三峡》中描写*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峡》一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精致、洗练,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示例:描写三峡春冬一段中,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初中语文《三峡》郦道元教案设计3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学步骤: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在人民生活水*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元老夫子。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播放录音范读)

  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

  (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

  (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2、背诵全文。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2)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3篇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1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文论选》的编写,主编《*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3)

——初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3篇

初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1

  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领导的支持与信任,,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这次学习情况介绍一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听课心得,一是参观田家学校的心得。

  一、xx年11月22日上午,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组织的xx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开幕式在田家学校隆重举行。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研训部主任、初中语文教研员都春月、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张佳余、初中部主任张娜、初中语文教研员赵继武、田家学校校长金国辉以及来自全省十四市的30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比赛为时两天。在这两天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参赛的十六名语文教师以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生动形象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范读、恰到好处的点拨、工整美观的板书、课外知识的拓展、饱满激昂的情绪??无不让人由衷叹服,得到了评委和与会数百名教师的称赞。

  我有幸的观摩了七节课,课堂上年轻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学习心得: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授课教师的课件多采用幻灯片,课件内容丰富,设计引人入胜,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鞍山的*老师在讲授《老王》一课时,用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配着各种不幸者生活困苦的图片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去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盘锦市的张伟老师在讲授《云南的歌会》一课时,用彩云之南这首歌配着云南各种美丽的图片向学生充分展现出彩云之南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我所听的七堂课都是分组教学的形式,全班三十人分成六个小组,五人一组坐在一起(大屏幕)。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后并派出一位同学汇报成果,其他组同学对该组同学进行不同的点评,教师最后进行个别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很多老师在课的结尾都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谈谈本堂课的收获。盘锦的张伟老师在上课时,让同学写板书,在写完课题后,让同学自己说通过本节课希望能学到什么。并让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谈谈什么是优美的语句。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比如:辽阳的刘君老师在《夏感》一颗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夏天的特点。盘锦的张伟老师在《云南的歌会》一课中,引用了孔子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向学生传达了朗读对于学习语文课文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几位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你先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听听其他组的不同建议”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二、这次比赛,田家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也为大家上了一堂课《春》,她为我们展现出了新颖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了自由和*等。

  上课开始了,首先一名学生组织课堂演练(内容:提问基础知识,古诗词,文体常识等)。接下来由授课教师进行情境设置导入本课。然后有一名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接下来就由小组(有时是全体)按照“学案”的顺序开展学习活动了。学生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

  经过同行人员的交流,不难发现田家学校课堂的一个共同的特征:老师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把整个的学习过程放给学生,把发展的舞台送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教室的三面都有长长的黑板,每个教室外的走廊上也有一块大黑板。每个人都能到黑板上书写,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阳光地带。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等探讨和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时,老师积极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真倾听学生讲解,关键时候及时地追问、点拨和评述。

  通过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初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2

  10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合肥市48中举行的初中语文优质课(散文专题)评比活动的听课学习活动。十号我听的六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各位语文老师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在此,我针对此次听课,谈一些心得体会。

  上课教师一些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形式多样。

  几位教师都非常注意课前导入,与学生的沟通,创设各种活动的情景,或是播放音乐,或是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准备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学习问题,也能较好的导入新课。

  二,课件的设计使用恰到好处。

  这些教师都设计了自己的课件。课件的一些亮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堂课活泼可爱,让学生充满激情的上完这堂课。这使我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使用能极大的丰富课堂,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好玩、有趣,学生就更愿意学习。

  三、课堂语言流利,能较好的提出创设性问题。

  课堂创设性问题过渡自然巧妙,能很好的过度到各个段落,使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能由浅到深,深刻体会到文章主旨,体会到所表达的情感,课堂流利的语言烘托出题中的问题情景,并对学生的言行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具有良好素质。

  教师的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在听课中我发现这些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陆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她的语言很有特色,使这堂课安排的很紧促,使教学设计能一环扣一环,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五、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

  这些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知识的呈现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陈老师的课堂在这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能找准并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使学生能较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

  六、教学设计适合学生。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

  (一)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互动、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活动之中。

  七、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由课文中引申出一些情感,根据课文让学生很好的了解这种情感,并能灵活的在现实情感中实现,运用到现实。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缺点让我反思,比如上午最后一节的主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停地看手表,语速过快,造成了课堂气氛紧张,学生配合度差,还有一位老师在讲记叙性质的散文时过度的煽情,造成了学生的反感。我个人认为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抓住散文的“神”之所在是关键,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透彻,要把握好上课情绪渲染的尺度,考虑到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程度。

  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长期以来的积淀。聆听了这些教师的优质课,从中我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而且蕴含着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我只有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听课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一定会得到提升。

初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3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4)

——语文优质课教学反思3篇

语文优质课教学反思1

  10月13日下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沂南双语会场举办的20xx年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整个下午4节课,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同样,听过此课,更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我的思想仿佛也跟着参赛教师在狭小的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在为选手们的精彩课堂瞬间鼓掌叫好的同时,感觉自己也仿佛一下子学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的确受益匪浅。

  印象一:讲课别具一格

  昨日的课堂有的形象生动,激情飞扬;有的诙谐幽默,气氛活跃;有的严肃认真,条理清晰,以及选手们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润色,真正为参赛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印象二:教师魅力四射

  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手中,有的教学中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言谈举止流淌着文雅的气质,有的老师温柔亲切,有的老师爽朗干练。课上,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设计新颖合理,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我不由得为老师们求实创新的精神喝彩,为他们灵活的教育机智喝彩,为他们新颖实用的教学设计喝彩,为学生兴趣盎然而又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喝彩。教师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感到这才是真实的高水*的课堂!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少了几分脂粉气,倒更显出诱人的魅力!

  印象三:课堂扎实高效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得以体现。这些教师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带领着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品词读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选手们耐心地进行指导,语言亲切、到位:当学生读得有些匆忙时,他说:“我们是来慢慢欣赏的,不是忙着找人。”当学生的朗读还没有入情入境时,他说:“你的声音洪亮,但你还没有走出来欣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滋味,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文本中……

  我感觉大多数的课有个共同的特点:扎实、高效。与其他公开课、观摩课相比,少了一些*,少了一些表面的热闹和浮躁,从文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到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都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而设计的,让人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追求的是一种扎实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1、字词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环节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如郯城二小的司国栋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级),在处理识字教学这个环节时,司老师让学生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出示生词,让学生认读,再归类让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然后出示叠词读中渗透读书方法。读不同颜色的此时,采用加快速度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读法,感觉会不一样”的读书方法。

  沂南双语实验小学的潘乐乐老师执教《去年的树》(四年级)在字词教学中“伐”字的教法由古道今,体会汉字的演变,感受*文字的形体美,传授的方法我感觉非常不错。

  2、语言表达训练

  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手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解读文本过程中注重从文本内容寻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特别是注重了寻找进行说写训练的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语言表达训练比较扎实。

  3、朗读指导

  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读书要求是能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顺、流利是朗读课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以老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把语文阅读教学变成了灌输式的教学。

  而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赛教师大多数都非常注重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进行细细品读感悟,切实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如郯城二小的司国栋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写“你挤我碰,睁着让人们去摘呢!”时体会争的热闹场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堂课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在轻松愉悦、形如流水的课堂流程中渗透着经典的读书方法,再加上朗读的指导方法“节奏”、“重音”、“停顿”、“图文结合”等方法,使朗读的指导名副其实。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大部分参赛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教室里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清新悠扬,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声中融景,景随声出,美丽的音乐总会勾起人的某些思绪,动听和谐的节奏对文章的朗读也将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学生在美中享受,在享受中爆*感,感染他人。《秋天的雨》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供了条件。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想象感悟。

  想象是感悟的翅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体就是想象”。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充分发挥想象,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

  自我思考

  本次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赛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那些打动人心的浓浓的情感、通过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等许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怎样才能正确的解读文本,我认为心中要有课标,只有对课标读懂、读透,对于文本的解读才能算得上为正确解读。“只有深入解读了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与情感,而博览群书则为我们更好地解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是一个老师的必修功课,博览群书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必备条件,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历史的书,读文学的书,读教育的书,读科学的书,读经济的书……只有读书,才会让我们教学更加精彩,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加地深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好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努力把吸取到的“活水”注入我的教学中去,让课堂去释放自己勤奋的“精彩”,让可爱的孩子们和我一起享受课堂的美妙,一起沐浴语文的洗礼!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我们的语文课就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语文优质课教学反思2

  10月13日下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沂南双语会场举办的20xx年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整个下午4节课,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同样,听过此课,更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我的思想仿佛也跟着参赛教师在狭小的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在为选手们的精彩课堂瞬间鼓掌叫好的同时,感觉自己也仿佛一下子学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的确受益匪浅。

  印象一:讲课别具一格

  昨日的课堂有的形象生动,激情飞扬;有的诙谐幽默,气氛活跃;有的严肃认真,条理清晰,以及选手们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润色,真正为参赛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印象二:教师魅力四射

  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手中,有的教学中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言谈举止流淌着文雅的气质,有的老师温柔亲切,有的老师爽朗干练。课上,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设计新颖合理,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我不由得为老师们求实创新的精神喝彩,为他们灵活的教育机智喝彩,为他们新颖实用的教学设计喝彩,为学生兴趣盎然而又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喝彩。教师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感到这才是真实的高水*的课堂!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少了几分脂粉气,倒更显出诱人的魅力!

  印象三:课堂扎实高效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得以体现。这些教师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带领着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品词读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选手们耐心地进行指导,语言亲切、到位:当学生读得有些匆忙时,他说:“我们是来慢慢欣赏的,不是忙着找人。”当学生的朗读还没有入情入境时,他说:“你的声音洪亮,但你还没有走出来欣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滋味,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文本中……

  我感觉大多数的课有个共同的特点:扎实、高效。与其他公开课、观摩课相比,少了一些*,少了一些表面的热闹和浮躁,从文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到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都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而设计的,让人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追求的是一种扎实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1、字词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环节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如郯城二小的司国栋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级),在处理识字教学这个环节时,司老师让学生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出示生词,让学生认读,再归类让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然后出示叠词读中渗透读书方法。读不同颜色的此时,采用加快速度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读法,感觉会不一样”的读书方法。

  沂南双语实验小学的潘乐乐老师执教《去年的树》(四年级)在字词教学中“伐”字的教法由古道今,体会汉字的演变,感受*文字的形体美,传授的方法我感觉非常不错。

  2、语言表达训练

  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手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解读文本过程中注重从文本内容寻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特别是注重了寻找进行说写训练的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语言表达训练比较扎实。

  3、朗读指导

  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读书要求是能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顺、流利是朗读课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以老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把语文阅读教学变成了灌输式的教学。

  而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赛教师大多数都非常注重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进行细细品读感悟,切实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如郯城二小的司国栋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写“你挤我碰,睁着让人们去摘呢!”时体会争的热闹场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堂课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在轻松愉悦、形如流水的课堂流程中渗透着经典的读书方法,再加上朗读的指导方法“节奏”、“重音”、“停顿”、“图文结合”等方法,使朗读的指导名副其实。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大部分参赛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教室里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清新悠扬,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声中融景,景随声出,美丽的音乐总会勾起人的某些思绪,动听和谐的节奏对文章的朗读也将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学生在美中享受,在享受中爆*感,感染他人。《秋天的雨》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供了条件。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想象感悟。

  想象是感悟的翅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体就是想象”。感悟时要引导学生体物入微,充分发挥想象,敏锐地捕捉字里行间闪动的灵性的气息,使词句与具体形象相结。

  自我思考

  本次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参赛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堂上自然生成的那些打动人心的浓浓的情感、通过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等许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怎样才能正确的解读文本,我认为心中要有课标,只有对课标读懂、读透,对于文本的解读才能算得上为正确解读。“只有深入解读了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与情感,而博览群书则为我们更好地解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是一个老师的必修功课,博览群书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必备条件,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历史的书,读文学的书,读教育的书,读科学的书,读经济的书……只有读书,才会让我们教学更加精彩,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加地深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好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努力把吸取到的“活水”注入我的教学中去,让课堂去释放自己勤奋的“精彩”,让可爱的孩子们和我一起享受课堂的美妙,一起沐浴语文的洗礼!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我们的语文课就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语文优质课教学反思3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猫》一课,在学习“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一段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

  “我从‘小猫到院子里来了,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感受到小猫的可爱。”学生的侃侃而谈令我高兴,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谁也想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班上的小军怯怯地举起了手。“什么问题,你请说吧!”我笑着,期待着。小军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说:“我觉得文章中‘小猫在花盆里摔跤。’这个句子不对。因为我看过体育节目,摔跤是两个人摔的。这里只有一只小猫,它怎么能摔跤呢?”小军的问题一出,课堂上顿时想起一片窃窃私语,学生们三三两两讨论开了。

  是啊,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这里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为因为走路不稳而摔倒,显然是不妥的。教过老教材的都知道,原来《猫》中有一群小猫,它们当然可以“摔跤”,现在新教材中“它们”已经改为“它”了,那这个“摔跤”该怎样理解呢?我一时也不免有些困惑,责怪自己课前没有仔细认真地钻研教材。

  现在学生提出来了,我该怎么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学生既然把球踢给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给学生,让他们来谈谈呢?于是,我赶紧让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小军同学真是会读书,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他发现的问题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觉得这里写‘小猫在花盆里摔跤’对不对?”

  球踢出去了,教室里一片静寂。突然,小明举起了手,我赶紧请他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句子写的没错。因为我有时走路走不好也会摔跤的,那么小猫在花盆里走不好,也就会摔跤。”小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不这么认为。”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红急了,站起来就说,“我觉得小明的说法不对。小猫调皮才会像我们小孩子一样玩摔跤,如果说它走路不稳才摔跤,那么这只小猫就不可爱了。”

  “我同意小红的说法,这个句子作者写的不对。摔跤是两个人才能摔的,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个句子是对的。如果我是这只小猫的话,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当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吗?”小乐振振有词。

  “我同意小乐的说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课堂里又一次热闹了起来。此时的我无须表态,看着学生们那股兴奋、满足、自豪的表情,我觉得句子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自己会读书了,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了。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

  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5)

——《生日》优质课教案3篇

《生日》优质课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即横向和纵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过程,根据以上要求,本节课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及教材中的统计表,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出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明确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学生准备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你们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在各季节有多少名同学过生日吗?如何进行统计能让我们更直观地得到答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

  ⊙实践探究,构建新知

  1、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在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3、明确任务: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吧!

  (1)提问:你准备如何调查?

  学生先想一想,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调查方法。

  预设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方法三:把大家生日所在的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

  (2)教师讲解横向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横轴表示数量,单位是人数。纵轴表示项目,四个季节,春夏秋冬。1个格子代表1个人,是哪个季节出生的,就在对应的格子里涂色。

  学生拿出空白统计图,一起涂一涂。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主完成。

  ②教师巡视。

  ③小组内互相交流涂的结果。

  学生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

  (3)提问: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能直观地看出各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有多少。

  ②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少。

  (4)提问: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样的统计图比较直观,便于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操作,经历横向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6)

——三峡大坝初中作文3篇

三峡大坝初中作文1

  三峡工程是*,也是世界上的水利工程,是治理和开发的关键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和效益,就像一首诗:截断巫山风雨后,高峡出*湖。神女若无恙,当今世界殊。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游览了185观景点、坛子岭观景点和截流纪念园三大景点。我们到截流纪念园景点观赏时,看到了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当年修筑三峡大坝,而正在工作的工人们,那是用钢板做成的,虽然不是真的,但是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修筑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艰难。还有那些修筑三峡大坝的工具挖土机、绞石机等。没有这些工具,就没有三峡大坝,没有这些不辞劳苦,勤奋工作的工人就没有三峡大坝的今天!

  三峡水利工程正常蓄水175米1时,三峡大坝就会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三峡水库将淹没632*方公里,淹没城市两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涉及到湖北夷陵区、娣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奉节县、云阳江津市都等。其递归、兴山、巴东、巫山、奉节等9个县城和55个集镇全部淹没。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建成,会涉及到多少人生命及财产的安危。

  三峡大坝就像一条巨龙横卧长江上,把滚滚长江水隔隔阻挡,保护人民的安全。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7)

——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优质课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优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学生互动,解疑促读。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二、实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法布尔能够得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结论来源于什么呢?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 、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 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 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善于思考

  做试验 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出示阅读提示

  三、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

  (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五、讨论,汇报学习结果。

  六、.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 课教案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3篇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1 初中语文《三峡》优质课教案10课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