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第七章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2-10-27 10:15:04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凡世界》第七章读后感合集,供大家参考。

《平凡世界》第七章读后感合集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作品的内核精神我们也要尝试领会,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篇1

平凡,人生活中的本色。宇宙浩瀚,我们每个人都微不足道。

人,悲欢离合。物,阴晴圆缺。无论你富贵、贫贱、高雅、低俗。通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回归平凡。

一个平凡的世界,一方平凡的土地,一群平凡的人。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多么渺小,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有的人努力拼搏、有的人好吃懒做;
有的事甜如蜜、有的事苦如枳,实在平凡,却引人深思。全书没有华丽的词藻、美妙的排比句,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却又实在动人,这,也是它为什么成为经典的理由。

谈这部作品,就必须谈到四个人:孙少安、田润叶,孙少平、田晓霞。整部书,都在围绕着这两对“孙田恋”来描写,所以必须提一提他们。

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

田润叶,教师,地委书记田福军的侄女。

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是苦涩的。这对来自黄土高原的恋人,终究没有跨出那一步,没有说出那三个字。但他们始终知道,对方是爱着自己的。他们曾经有过甜蜜,有过付出,有过回忆,却又脆弱,并且固执。最终,因为政治原因,他们服从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与一个自己不曾爱过的人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紧紧依靠直到老去。还有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孙兰花和王满银,他们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许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现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可以说,这是个悲剧的爱情,他们最终没有两情相悦,却感人。

孙少平, 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他仿佛热爱自己的苦难似的,从不怨天犹人。始终相信,自己通过劳动酿出来的蜜最甜。

田晓霞,地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长相甜美、学识渊博,善良、有很高的精神追求,省报记者,死于洪灾。

他们之间的爱情,和上一对完全不相同。他们浪漫,那棵树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那次,她递给他书,他却用力抱紧她,她紧张却兴奋,就在那棵树下。多少次,他们坐在树下,漫无边际地谈话,多少次,他们坐在树下,倾听对方地心灵,多少次,他们坐在树下,只是默默看着对方,他懂她,她懂他,只是微笑着,含情脉脉,多少次,他们希望时间就此凝固,好记住对方的容貌。他是贫农、是矿工,没日没夜地钻在地底下工作,只能抽时间看书,汗臭布满了他的全身。她是省报记者,是地委书记的女儿,身上带着优越的城市香气。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却情浓于水。

一次,孙少平从地底下出来,看到一个仙女似的人儿,晓霞吗?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那人对他微笑着,晓霞从省城来看他了。旁边的矿工,都对少平投来羡慕的目光。他笑得合不拢嘴,急忙冲了澡,就跟着晓霞去了她的房间。她递给他香皂,示意他脖子没有洗干净。滑滑的香皂,在他粗糙的大手里,像只泥鳅,掉进了他的后背。她咯咯地笑着,用她光滑细腻的小手将香皂拿了出来。他洗一把脸,猛得转过头,认真地问她:“好看吗?”“好看”她答到。“想我吗?”她问到。回答她的却是千千万万个吻,这也正是她需要的回答。好久,他们才手牵手坐在床上,相视良久,却只是沉默,眼神,可以说明一切。

可惜,在安康大水中,她为了救人,却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他愤恨、失落、惊异、难受,是啊,谁能忍受,自己的恋人在热恋当中突然的离去,谁能体会这心如刀割得感觉?

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破碎但深情、酣畅却桎跛的梦。她的牺牲,让我认识到这就是生活,它是残酷的,天有不测之风云,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会100%的保证她的生命会有不测。

这就是所谓爱情吧,无论身世、相貌、家庭,唯有两个灵魂相互碰撞、两颗心灵互相寄托。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在一起,会有很多快乐、轻松、信任并且,是互相的倾听者、支持者、鼓励者。如果你带给对方的是纠结、痛苦,这配称爱情吗?

爱就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会舍弃自己的自由,换取他的自由;
爱就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成全他的心愿;
爱就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会愿意放开手,留下最好的回忆和祝福;
爱不一定要走到终点,旅途一起走过,也已不负一生!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篇2

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

——题记

在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读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英年早逝的作家路遥先生,后来我读了他的《烦恼人生》等作品。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这其中我最喜欢他的《平凡的世界》。每每有时间我都要重新去读,感想好多,可真要写读后感,却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落笔。很害怕自己的拙劣的文字解读损害了路遥先生的本意。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就白纸黑字的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首先,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其次,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对农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而且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部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也能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农民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生存的现实年代,每一时刻都在告别贫困的困扰,可生存环境的改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面对不段涌现的新课题,在普通人的视线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马平川。面对新的困难,一样会有新的无奈;
面对新的理想,一定会新的彷徨;
面对新的世界,也一样会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类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积极的去面对,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困境里的自卑,无奈中的反抗,积极中的进取都是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为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这样的自卑陪伴,我们并不会失落,只要正确的面对它,转为坚强的动力,那么,自卑中的所得都是胜利和拥有的感觉,自卑里的坚强都是催人奋进的凯歌,战胜自我,自卑也坚强!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在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篇3

读完《平凡的世界》,第一个感受是,经历过怎样苦难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第二个感受就是苦难里蕴藏着人性美。因此我觉得在整部作品中路遥表达的不是苦难,而是在苦难中每个人物散发出的人性光芒。

《平凡的世界》的目的就在于表现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普通、最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这些人物及其生活因为其平凡和大众化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创造着历史,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友爱关怀,可以看到最融洽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本文就以孙少平为例,谈一谈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

路遥在自己的作品中选择在苦难中展现人性的光辉,在生活的困顿和人性的纠葛中拷问着人性,展现他的人文情怀。比如孙少平在班长顾养民点名时故意没有吭声,顾养民瞪了他一眼,又喊了他的名字,他还是不吭声,这显然是孙少平故意报复富人家孩子的一种行为。作者的这种描写无疑十分的真实、生活化,是人的真正本能,但是当孙少平的朋友打了顾养民的时候,他以为对方会一怒之下向老师告状,但是顾养民却没有这样做,在老师追问时也并未透漏分毫,这种大度的行为使得孙少平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拷问自己的人性。正是在这种拷问和反省中,孙少平完成了一种思想上的成熟与转变,他性格中的私欲逐渐被淡化消减,善良的人性开始复苏。在后来,红梅出于女孩子爱美的心理而发生了盗窃小事件之后,他也并未一味地选择揭发批评,而是通过保护红梅女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角度教育她走向正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平息事态。这种经历人性的拷问而不断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洗涤与新生的成长模式让孙少平获得了成熟,在苦难中,这种仁爱精神的光芒越发闪耀。

从孙少平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不仅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家人的关怀上。孙少平对待亲人更是无微不至。比如说,他爱祖母,用润叶姐给他的钱给祖母买眼药水和止痛片,到野地里把带露水的青草叶子回来把露珠淋在祖母的眼睛上。渴望80岁的祖母能活到自己挣钱的那一天;
他爱父母,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父母碰到大事,六神无主时,半大小子的他挺身而出,充当主心骨,让父母倍感欣慰。他爱自己的姊妹,当他得知自己的二流子姐夫被送去了劳教或又去流浪时,他担心姐姐的日子太苦,时不时去帮她,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钱全部给姐姐;
为了让哥哥安心,哥嫂和睦,他尽力打消哥哥分家的顾虑,并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承担父母以后的建房和养老费用;
妹妹考上大学后,为了不让妹妹经历自己经历过的屈辱和自卑,他给妹妹买时髦的衣服和漂亮的大箱子,还按城里人的标准置办了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连女孩的私人用品都想到了。作为一个男人,孙少平对家人的爱是如此温暖,深沉而细腻。

透过路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读书时的孙少平纵然食不果腹,捉襟见肘,而他并没有放弃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心,透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似乎看到了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他想走出去,他必须走出去因为保尔柯察金已经成了他的灵魂人物,去外面闯一闯,去面对全新的世界和挑战,他不想活在哥哥的庇护下,他不想碌碌无为,来到灯火阑珊,人生鼎沸的城市,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被庞大的城市所震撼,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他像待售的物品一样站在东关大桥头,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做小工的日子里他尝尽人情冷暖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体会到了无法扭转的救赎,然而凭借着他的自强不息,他撑起了这个已然分家的大家庭,他是顶梁柱,要给家里邮钱,还要供妹妹读书,他都凭借他的积极向上,他的坚强毅力战胜了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

他平静的接受着,淡然的努力着,他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从一个背石小工慢慢变成一名煤矿工人,然而在此期间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放弃知识,正是他的这种精神让他赢得了人生真正的爱情、正是他的自强不息,正是他的积极向上让这位与他地位悬殊的记者骄傲的称他为“掏煤丈夫”。最后我们不得不惋惜田晓霞的牺牲,她的牺牲对孙少平而言简直就如晴天霹雳一样,我们以为他撑不住了,如果倒下我们也不会给他以懦弱的冠名,相反我们会理解他。可是他没有,他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他依然勇敢的面对生活,依然积极真诚的对待人生。()为了救一个协议工他受伤了,伤势严重,大矸石的一角从右额划过,伤口的某些地方都露出了头骨。就这样他失去了帅气的面容,兰香不敢让他照镜子,怕他接受不了现实。可是孙少平再一次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勇敢,他又一次勇敢面对重新走向生活。

人性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也是一种最容易被忽略的。真正的人性不仅仅是指宽厚仁爱,而是一个人是饱满的、鲜活的。一如孙少平,他善良、仁爱、宽容,但是他仍旧很真实,因为他也曾深深得绝望过,但是他没有沉沦;
他也怯懦自卑过,但他没有扭曲;
他也满心无助过,但他没有停滞。纵然他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根本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人物,真正的人性就是这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就在苦难之中,就在小人物中任何生命都不卑微,都有其伟大之处,感悟到了平凡中的人性才终算是读到了《平凡的世界》的真谛。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篇4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16岁时,当时由于众多连续剧以及网络言情小说对我的熏陶,我喜欢看有趣的故事情节,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丰富细腻的感情线,保留着这样的观念,我开始读《平凡的世界》。

开篇便是孙少平与郝红梅的相遇。

同样家境不佳的两个人物,我以为他们两个最终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谁想居然和电视剧中演的不一样,郝红梅选择了家境殷实的顾养民。本来我对郝红梅的嫌贫爱富相当不忿,而后面关于郝红梅的情节却又颇具戏剧性,由于郝红梅曾经的虚荣与贪小便宜,她曾有偷窃的行为,最终东窗事发,嫁给顾养民这个“高富帅”的梦想成为了泡影,令人唏嘘“恶有恶报”,郝红梅最终选择成为一个老实本分的教师,可上天似乎专和她过不去,新婚丈夫在建新窑时命丧当场,只剩孤儿寡母,读到这里我却又开始怜惜她,静下心来想想,由于自身家境的贫寒,出于对更好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她似乎并没有什么错,没有耍心机害人也没有不择手段,她只是一个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平凡人。好在,最终郝红梅有了田润生这个依靠,这本小说的戏剧性和平凡性在郝红梅这段人生历程中便可窥见一角。

观之其他人,如孙少平,他的初恋无疾而终,与田晓霞互通心意之后,恋人却被洪水冲走,他做过农民,当过老师,还做过煤矿工人,对他友好宽厚的师傅猝不及防地遭遇矿难身亡,他又承担起了照顾惠英嫂母子的责任,他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坚韧地活着,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平凡的人生依然前行;
如孙少安,躲避润叶炽热的爱,娶回勤劳持家的秀莲,他在外勤劳能干,却是个会打老婆的人,最终事业成功,秀莲却患上肺癌;
如李向前,作为一个司机,家境殷实,深爱着润叶,却爱而不得,借酒消愁发生车祸导致高位截肢,生无可恋时田润叶却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对他悉心照顾,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个个人物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悲悲喜喜更是让人感到这本小说的戏剧性,与此同时,每一个情节却又是有铺垫,合情合理的,虽令人感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比较我们的真实人生,何尝不也是这样戏剧性和平凡性的交织,令人感慨意外有可能比明天先到来,这本书真实地刻画了人民“平凡的世界”。

16岁的我读完这本书最深的感触正如以上所述,感慨平凡人生的无常变化,此时即便落魄,仍可以迎来顺境;
而此时若顺利,未来未必不会跌倒。因此更彰显奋斗的意义,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应努力生活。即便重读一遍这本书,带给我鼓舞的力量依然不逊初次,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应不断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柳暗花明。

19岁我重读平凡的世界,时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名大学生,细读此书,又有了新的体会。

重读此书,我读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孙少安6岁开始帮家里做农活,13岁高小毕业主动回乡务农帮扶家里,18岁当选生产队队长,后面更是创业,称得上小有名气的人物,虽说务农十年家里依然光景不好,但他没有颓废放弃,一直努力劳作;
孙少平热爱读书,却自始至终都只是打工的小工人,每当境况稍好,却又迎来新的打击,他的内心有过彷徨失落,但从未被人生彻底打倒,一直在努力生活……他们虽都是中国社会平凡人民的一员,但他们身上那股坚韧的力量却是值得歌颂的伟大。他们并不是偶然的特例,只是万万千千平凡人民的缩影。每一个人民都是世界这个巨大机器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在努力的生活,促使这个世界正常运转,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或许是带着心事,我想到了最近新冠疫情中的人民,先是想到逆行的医护人员们,面对病毒的高感染率,他们能够迎难而上,和死神抢人;
想到坚守在岗位上的安保人员们,寒冷的冬天在马路边守着,督促行人戴上口罩;
想到能够连爬几里山路只为寻找信号好好听课的学生;
还有那些听从政策安排在家隔离足不出户的人们……他们在困境中做好了自己的角色,不因为困难放弃,体现自己的坚韧,他们在好好地生活着。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民,而又正是这些平凡的人民播下了困境中希望的种子,难道他们不也是伟大的么?而我们也正是万千人民中的一员,做好我们能做的,医生努力救人,病人坚持治疗,接触者配合隔离,学生好好学习,工作者积极工作……

过好自己的生活,便贡献了一份伟大的力量。相信如同《平凡的世界》书中一般,困境是暂时的,我们终将迎来胜利!

最后分享邓紫棋的新歌《平凡天使》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你祈祷能看见奇迹,你是否相信,那答案就是你,你是最平凡,却最温暖的天使”。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篇5

重读《平凡的世界》,还是像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样,非常非常纠结”田晓霞之死“,心痛得受不了。晓霞,是少平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个意义上,这个女孩子是他的思想导师和生活引路人。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然而,这样一个如烟花般璀璨的女神却忽然如流星一般陨落了。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什么?为什么?

带着不解与怨愤,又去读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去网上查了路遥的资料,看了关于他的记录片,于是在心里给自己作了回答。

1.因为“沉重“

在《人生》给他带来成就感之后,作者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可以看出作者渴望的现实和人生就是“沉重”!这两个字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让少平和晓霞幸福的结合。晓霞和少平的爱是他沉重的人生中美如烟花般的幻想,而幻想始终只能是幻想,刹那辉煌和热闹过后,更会让人感到刻骨铭心的寒冷和孤寂。

当作者用他的笔写下了晓霞之死的时候,就是作者认为该梦醒的时候。他弟弟曾经说,作者写完了晓霞的死之后,瘫软在地,眼神如同疯了一般,流着泪嘴里反复念着“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作者认为沉重才能成为巨大无比的力量,而此次时刻恐怕没有比晓霞的死更为”沉重“的事情了!

2.因为“现实”

《平凡的世界》是真正“现实主义”的写法,作者“根本不可能脱离特定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我多么希望晓霞不死啊,和少平幸福的结合,晓霞当了记者之后会看到广阔的世界,那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新世界,我还曾设想过她甚至会带领少平从黄土高原走出来,也许会到“一片春天”的深圳去发展……但是作者所生活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就注定不可能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在他的眼里一个煤炭工人和一个干部女儿幸福结合就是在撒谎,在“歪曲社会风貌”!他认为虚假的“现实主义”就是“荒诞派”的文学,是他坚决鄙视和批评的!

作者曾经说过他的创作都是“从终点去寻找起点”,那就是说他一开始就已经设定了这对恋人的悲剧结局。记得少平曾经多次说过,他和晓霞的爱情是没有未来的,所有的悲剧都是以喜剧开头,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本意吧!既然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不如让他在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吧!

作者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
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对于读者来说,“晓霞之死”难道不是最震颤人心的情节吗?

3.生活映射

作者曾说自己在创作作品时,“描绘他们的悲欢离合,就如同一切都是你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你会留着辛酸的或者是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在你看来,这已不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是的,作者的生活中,有过两次爱情。初恋的林红,他曾经把最好的工作机会让给了她,然而她却离他而去,因此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妻子林达,是新华社高级干部的女儿,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相恋也有晓霞和少平之恋的浪漫成分,然而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林达是女强人,几乎不会照顾作者和孩子,作者也是只顾埋头写作。我惊讶的发现即使是在《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个绝笔之中,作者多次提到了自己的女儿,但是仍然找不到任何一个关于妻子的字眼或者一点点痕迹。1992年,作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林达提出了离婚,他们的女儿只有12岁,作者这个时候已经很难自理了,所以照顾女儿的任务也是由弟弟来完成的,他的妻子在这个家庭中是完全缺失的角色。也许作者一生的感悟就是与其让这份浪漫美好的爱情消失在世俗和疲惫的婚姻中,不如以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来成全一份永恒。

以前我以为他是在现实的绝望中主动地掐灭了希望之光,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在给这份爱情一种真正的“希望之光”!死亡才让这份爱情永恒!

4.因为选择

“为什么田晓霞必须死?为什么?为什么?”我曾经多次在心里问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现在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上面的三条都可能是答案,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真的不是必须死,那只不过是作者的一个选择!!他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或者说也曾经考虑过很多选择,田晓霞就是作者心中的“女神”,因此他一定是在冥思苦想煞费心机之后才安排的这个“归宿”。敬爱的路遥啊,我尊重你的选择!

我很高兴得到这个答案,这种感觉就像为了寻宝而去细细挖掘了一片土地,然而达到目的之后,才发现其实真正宝贵的是那片曾经挖掘过的土地。此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去读一次《平凡的世界》,这一次怀着着一颗与往日不同的心。

推荐访问:读后感 第七章 合集 《平凡世界》第七章读后感合集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5篇 《平凡的世界》第七章读后感5篇

最新推荐